『虎蹤貓跡』生病就要吃藥藥
『虎蹤貓跡』是一句冷門、鮮少人知的成語,其意等同於『蛛絲馬跡』,比喻可供尋查推求的細微線索。
當你眼中有貓、心中有貓,觀察世界的同時,總能處處發現貓生活的蹤跡。不再以人為本位,會開始聆聽巷口的動靜、留意圍牆上的空罐頭、觀察人們衣服上的毛絮,這些細小的線索串連起來,往往能追查到一雙隱匿於冷氣室外機上的大眼睛。
因為與貓的生活高度重疊,羅敏育觀察到,人與貓這種可愛的狩獵者,其實無比相像。現今社會尤其是網路空間中的各種迷因圖梗,貓幾乎佔據了百分之七十以上,在在說明比起人類自身,貓的外貌形象其實更直覺地傳達出視覺的語言,更有效地投射出視覺的情緒。
此次作品便是對人與貓形象的共通性文化作出呼應,與其說是把貓擬人化,或許更可以說是把人擬貓化。運用以上的體悟與想像,讓這些毛絨絨的線索,講述在地球上生活的軌跡。
以『貓毛』電繪技法完成,展出作品又以兩種『貓毛』型態呈現,一為『貓毛系列習作』:寵物肖像畫,描繪出夢幻平靜感的綿密貓毛。一為『虎蹤貓跡』系列:童趣感十足的構圖與立體根根分明有刺刺癢癢感受的貓毛。
技法概念來自於讓人又愛又恨的貓毛,因為養了貓便脫離不了貓毛的生活,無時無刻都能在家中看到或是漫天飛舞或是緩緩降落的貓毛,因此將這個感受一筆一劃慢慢勾勒出來,原先只是想將腦袋放空、抒發工作壓力,但當第一筆下去,接連第二筆、第三筆,筆刷逐步堆疊,用色放任自己後,這些毫無目的性,單純模擬貓毛厚澎、細膩質感的筆觸,意外讓羅敏育重新得到了學畫時期對創作的感動與熱誠。
無論以何種型態表現,皆是希望讓畫作在闡揚理念的同時,變得更幽默更直覺也更深入內心。